期刊导读

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论文_共识逻辑下地

来源:地方治理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2年07月05日 01:20:0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动员体制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1.1.2 社会动员的现代治理活力

    1.1.3 公民参与要求下走向共识的社会动员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目标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与分析框架

2.1 基本概念

    2.1.1 地方政府与地方治理

    2.1.2 社会公众

    2.1.3 社会动员

    2.1.4 共识与共识逻辑

2.2 文献综述

    2.2.1 地方治理中社会动员的视角研究

    2.2.2 地方治理中社会动员的行动过程及路径研究

    2.2.3 地方治理中社会动员路径与共识的互构

    2.2.4 研究述评

2.3 理论基础

    2.3.1 政社关系理论

    2.3.2 “有限政府”适度理论

    2.3.3 框架联合理论

2.4 分析框架

    2.4.1 社会动员理论演进下的共识分析视角

    2.4.2 基于共识逻辑的整合性分析框架

2.5 本章小结

3 地方治理中社会动员的路径表现

3.1 社会动员路径的分析过程

3.2 地方治理中社会动员路径:基于多案例的fsQCA分析

    3.2.1 方法选择与案例选择

    3.2.2 变量设计与校准

    3.2.3 路径表现:基于必要条件变量和组合分析

3.3 地方治理中社会动员路径中的共识现象

    3.3.1 公众“近视效应”参与动员下的共识差异

    3.3.2 地方政府“对话式”动员的共识弥补

    3.3.3 地方治理中社会动员路径的共识取向

3.4 本章小结

4 地方治理社会动员路径中社会公众的行动困境

4.1 “近视效应”下社会公众“消极响应”的行动困境

4.2 基于案例研究的社会动员“消极响应”困境呈现

    4.2.1 研究方法与案例选取

    4.2.2 基于框架联合理论的分析视角

    4.2.3 J市殡葬改革社会动员过程和路径的案例呈现

4.3 共识弱势:社会动员路径中“消极响应”困境的解释

    4.3.1 框架联合失败:尚未达成共识的社会动员

    4.3.2 共识弱势:社会动员中路径选择的共识问题

    4.3.3 非对称“对话”与象征性共识:共识弱势的解释

4.4 本章小结

5 地方治理社会动员路径中地方政府的行动模式

5.1 基于共识逻辑框架的研究设计

    5.1.1 地方治理中社会动员主体行动过程的界定

    5.1.2 研究变量与研究假设

    5.1.3 研究方法:情景调查实验

    5.1.4 情境调查实验设计

5.2 情境模拟调查实验分析

    5.2.1 日常情境下的地方政府社会动员行动

    5.2.2 压力情境下的地方政府社会动员行动

    5.2.3 基于发生情境的结果检验

5.3 实证结论与讨论

    5.3.1 “偏好性共识”:地方政府在社会动员中的共识行动模式

    5.3.2 “偏好性共识”:官僚惯性下“偏好主导”的路径选择

    5.3.3 “偏好性共识”模式下地方治理中社会动员路径的局限性

5.4 本章小结

6 从“偏好主导”走向“要素聚合”的社会动员路径优化

6.1 从“偏好”到“共识”的社会动员路径优化思路

    6.1.1 偏好主导:社会动员路径中的主体性与差异性

    6.1.2 要素聚合:共识差异中的“求同存异”

6.2 作为共识取向下技术治理形式的社会动员路径优化要素

    6.2.1 工具要素:嵌入式主体重组与再治理

上一篇: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论文_公众参与环境污染第三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论文_地方治理创新中的党委领

Copyright © 2021 《地方治理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